当前位置:首页  党建工作
做学生精神成长的引路人 校党委副书记刘丽在主题教育读书班学习会上述学
作者:党办 杜宇发布时间:2023-06-20浏览次数:10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学校党委把每周述学与课题调研、检视整改、推动发展和建章立制紧密结合,从学习中抓深化、促内化、重转化,找准发力点,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6月14日,校党委副书记刘丽以《创造高质量精神文化产品 做学生精神成长的引路人》为主题,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在校党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学习会上述学。

刘丽强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可以看出,共同富裕必须把握全体人民、物质生活富裕、精神生活富裕三方面的内容,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新时代把握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时代内涵、研究文化生活的层次结构、探寻校园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价值与深远意义。具体到高校育人工作,就是要对满足学生群体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全面发展,实现校园和谐安定、文化繁荣、精神富足。

刘丽围绕“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时代内涵”进行了详细阐述。她指出,人民物质生活共同富裕是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基础,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更高层次精神需要,人民对精神需要的满足是无限的、丰富的、广泛的;人民不断选择、追求、创造、共享精神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蕴含的精神资源对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充分发挥精神资源的教育作用,这是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的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刘丽指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指标,三者共同构成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层次结构:安全感是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基础层次,是人民精神生活稳定、安全的情绪体验与精神状态;获得感是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较高层次,具有更加客观的评价标准;幸福感是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安全感与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获得感的进一步提升和最高体现,使人民能够持续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与积极健康的精神生活方式。

刘丽强调,我们高校育人者,应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通过一系列主题鲜明、积极向上的活动的实施让学生具有精神文化层面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必须依靠全校上下共同努力,形成强大的合力来共同实现。我们要让学生过充实丰富的精神生活,努力做到三个方面:一是要凝聚价值共识、培养情感,积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引领作用,将其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要立足高职教育类型特征,在日常劳动的条件下培养工匠精神;二是要激发学生内生动力,要尊重学生意愿,尊重学生个性,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发挥学生创造作用,持续创造优秀的精神产品,成为激励学生的强大精神力量,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要讲究方式方法,既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也要形成学校“三全育人”的合力,提供场地、平台、资金、师资队伍等保障;三是要加强精神文化资源、产品与服务供给,要做到优化精神文化资源配置,加强优质精神文化产品供给,完善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

最后,刘丽强调,学校要立足职业教育特色,了解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传承和弘扬新时代工匠育人文化理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做学生精神成长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