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6月9日,学校举行校党委领导班子主题教育读书班述学会。校领导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的重要内容进行述学交流,党办、宣传部、组织部相关人员参加会议。述学会由校党委书记姜富明主持。
改革与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深化改革需要发挥法治规范和保障作用,做到依法依规进行。姜富明在述学中指出,我们应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将其融入到人才培养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建设中,既着眼长远、打好基础、建好制度,又要立足当前、突出重点、扎实工作,扎实推进学校法治工作,积极学好用好贯彻好《职教法》《职教二十条》,进一步突出党建引领,坚持依法治校,深化教学改革,坚持育人为本,推动产教融合,优化社会服务,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殷切期望转化为“大有作为”的生动实践,奋力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在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观念作为基础性思想和工作方法娴熟地运用于法治领域,坚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方位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定位法治建设。胡展飞在述学中指出,习近平法治思想秉持系统观念,系统论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是一个有机整体,既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又协调推进公检法司领域的各项工作。作为学校,要从治国理政的政治高度出发,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把握机遇、顺势而为;要以法治精神和法治价值为导向,要冲着问题去,迎着问题上,牢牢把握自我革命的导向和本质,勇于坚持真理,深化改革;要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其融入到人才培养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建设中,扎实推进学校法治工作,切实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教书育人,课堂课下既传授法律知识、法律技能,同时也要注重道德素质的养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充分发挥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引导作用,就要形成尊法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刘丽在述学中指出,法治教育背后承载的不仅是对法律知识的传授,更应包含对大学生政治意识与主流价值观的引领;通过法治教育的各个环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法律法规,明确法律规范的标准和要求,让学法成为一种责任;不断增强学生法治观念,确保学生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实现知行统一,让守法成为一种行为;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用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让用法成为一种习惯。
法治的根基在人民,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只有全体人民信仰法治、厉行法治,国家和社会生活才能真正实现在法治轨道上运行。王云飞在述学中指出,我们必须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校的全过程、各方面,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效能治理,必须深刻理解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的政治性、人民性、系统性、实践性,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自觉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学校各项实际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不断提升依法治区、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