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基层风采
行走的思政课让课堂“活”起来 思政部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实践活动
作者:发布时间:2023-04-26浏览次数:10

为进一步推进“大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多样化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路径,充分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主渠道作用,推动思政课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近两月,我校思政部组织专兼职教师以及部分学生,分6批赴各大红色展馆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

思政教师周淑敏老师在中共一大会址进行了现场授课,深情讲述了一大会址宣誓墙上那面凝结着手工匠人们百日心血的党旗背后的故事,这面党旗由上海工匠花费100天用18万根真丝线制作而成,彰显了伟大建党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师生们了解到青年团在成立后,向全国各地共产主义者寄发团章和信件促进建团工作,在各地的建团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参观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了解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上海,馆内一件件文物、一册册文献、一张张照片,让学生们加深了对上海这座城市的了解和热爱,认识到上海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以及对中国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明确了自身应当肩负的时代责任。在四行仓库,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孙伟立老师给同学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生动思政课,同学们在现场感受着英雄们奉命固守四行仓库英勇抗战的感人事迹,了解了以谢晋元为代表的“八百壮士”英雄群体形象,对“八百壮士”的精神有了全新的认识,切身感悟了新中国和平稳定的来之不易。在杨浦区荆州路的国歌展示馆,同学们在一名中学生志愿者的引导和讲解下,了解了《义勇军进行曲》从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到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历程,深切领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历史中不断奋斗的精神。师生们还参观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和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通过听讲解、观看视频、近距离接触老物件等多种形式,充分感受到了上海建设“人民城市”的奋斗历程,真正体会到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意义。

在实践教学汇报展示环节,6批实践教学队伍将所见所想所悟以课堂汇报和vlog的形式展现出来,汇报展示的过程中提升了学生调研总结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创新性地让实践教学学思用贯通,从而形成思政课教学闭环,在实践教学后加深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使他们感受到了伟大复兴中国梦所赋予青年的历史使命和应有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教育部等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也强调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本学期思政部组织的几次实践教学,将“教室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融会贯通,使“行走的思政课堂”外延更广,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具含金量和闪光点,更加鲜活、更接地气。

▲师生赴各大红色展馆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

▲学生进行汇报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