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将方舱打造成“暖舱”!他是患者,也是一名党员志愿者
作者:艺术设计系、宣传部发布时间:2022-05-03浏览次数:46

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筑牢基石,在方舱医院,除了与疫情作战的医护人员,还有主动请缨、支援“疫”线的一群人,他们本是在方舱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主动成为医务工作者的得力助手,成为一名特殊的志愿者。他们用热情和实际行动汇聚点点微光,努力将方舱打造为“暖舱”。我校党员教师郭宇宙就是这批特殊的志愿者中的一员。

郭宇宙老师是我校艺术设计系党支部的一名党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打响时,他第一时间加入了“先锋上海”党员双报到,义无反顾加入社区志愿者行列。416日,他被通知核酸报告异常后,转运到了练塘方舱进行治疗。刚刚进舱的前两天他的重感冒症状比较明显,每天看到手机上这么多负面报道和谣言,也曾经情绪低落了一阵子。

随着病情好转,他逐渐意识到,真正可怕的不是病毒本身,而是对病毒的恐惧和谣言对人们心理的冲击。疫情当下,每一个岗位工作人员都不容易,遇到问题,比起一味地谩骂诋毁,不如鼓励大家一起自强不息。“作为一名党员,我要下决心从我做起,把正能量留在方舱里。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在得知医护人员在招募志愿者时,已逐渐康复的他主动请缨加入方舱医院志愿者服务队伍,并积极动员同批次入舱的几位患者一起加入了这个队伍,五人小分队就这样快速投入了工作。他们的主要工作是为患者们分发三餐和组织患者参加每天的核酸采样。每天早上他们6点就要起床领取早餐,并发放到每个人的床头柜上,中午和下午负责把盒饭分发到每位患者手上,这份工作看似简单,但却是战胜疫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方舱中有些患者在使用上海健康云做核酸登记时有困难,郭宇宙老师又积极发动年轻的患者快速组成了扫码小分队,协助截图扫码,平常需要四五个小时的核酸采样任务在他们的协助下整整减少了一半时间。

在与医护人员并肩作战的同时,他每天看到陕西援沪医疗队12小时二班轮换,身着防护服无法吃喝,认真监测每位病患的身体情况、耐心解决大家的困惑,深深感受到医护人员的不易。他说:虽然不能在一线医治患者,但是能为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提供后勤保障,也倍感安心。我感觉我所做的志愿服务不及他们的万分之一,内心由衷的感谢医护人员们的无私大爱!感恩在这条逆行路上所有的人!

 

除了这些志愿者工作,怎样能为方舱里的医护人员和患者加油鼓劲呢?郭宇宙老师想到了可以利用自己专业——美术。于是他化身“宣传员”,和方舱临时党支部的工作人员以及援沪医疗队的医护人员利用休息时间布置了心愿墙,用简单的加油口号和形象的图画表达了抗疫必胜的信心,这也成了方舱独特的一道风景。他还化作大家的“知心人”,无论哪里需要,他都勇往直前不停穿梭于病区内的各个角落。“在方舱的这些天,我每天都重复做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但有了正能量能使大家的工作效率事半功倍,这也是战胜疫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郭宇宙老师由衷地说。

在抗击疫情的路上,郭宇宙老师也不停被感动着。来到方舱后,学校领导第一时间给他送去关心关怀,学校工会对他进行了慰问,艺术设计系的领导班子和同事们也每天为他加油打气,“青浦卫健新声”公众号也对他的事迹进行了采访报道。他说:“只有把志愿者的工作做好,传递好正能量,才能真正发挥济光人的抗疫精神。回去后我会把这种抗疫精神继续传承在工作当中。我相信,有2500万上海人共同努力,伟大的援沪医疗队员的无私奉献,平凡的我们竭尽全力在共同守护这座城市,我们一定能很快战胜疫情!重新看到昔日繁华的大上海。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济光党员教师不论何时何地,都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抗击疫情的勇气,他们尽职尽责,不畏艰辛,做出表率,体现了济光党员教师的责任与担当。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风雨同舟,齐心协力,终会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